校训:养正育德 博学新民
释义:“养正育德” 出自《周易·蒙》卦之彖辞、象辞。
(卦辞:)“蒙,亨。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。初筮告,再三渎,渎则不告。利贞。”
“彖曰:......蒙以养正,圣功也。”彖辞说:蒙卦具有教养以正道的作用,这是圣人教化的功德。
“象曰:山下出泉,蒙。君子以果行育德。”象辞说:犹如一座山的下面,冒出泉水,这便是蒙卦的现象。君子之人借此卦象,果决自己的行为,作为养育德行的标准。
“博学”一词在孔子《论语》和《礼记·中庸》中皆有出现。
《论语·雍也第六》:“君子博学于文,约之以礼,亦可以弗畔矣夫。”《论语·子张第十九》:“子夏曰: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思,仁在其中也。”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”《中庸》这段话的意思是:广泛地学习,详细周密地探究,谨慎思考,辨清是非,并要坚决地践行落实。
“新民”一词,见于《尚书·康诰》:“……亦惟助王宅天命,作新民。”宅:顺适,安定。作:本义是兴起,为等。此处是改造、教化之义。意思是:康叔应当帮助成王居顺天命,不断教化所受殷地之民,使其曰新其德,变改为新人。
孔子的弟子曾参将“作新民”引入《礼记·大学》一文。南宋理学家朱熹在注释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”一段时,将“亲民”训为“新民”。以为“新民者,革其旧染之谓也。”“革去其旧染之污也”。即教化人民改掉其旧有之缺点、恶习。
养正,指涵养正气(刚正之气),正义(正当的、公正的原则道理),培养学生的刚正之气和正义感,从而能坚守正义,笃行正道。
育德,指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。
博学,指广泛地学习各类科学文化知识,探究原理,追寻真理,并身体力行,勇于实践。
新民,指教育人,培养人,造就人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“养正育德、博学新民”的校训,体现了师范院校的办学使命及对全校师生员工的要求和大小单双1.99倍的平台办学理念及大学精神的价值取向。